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牟敏)将高导电、高导热的石墨烯或碳纳米管“引入”铝基材料,在提升铝合金强度、弹性模量的同时,增强材料的导电率和导热率,是一个高科技研究课题如今,这种新型材料将在新疆由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迭代升级,直至产品得到更广泛应用并上市。
3月3日,在新疆源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将材料进行喷漆防腐处理 记者石磊摄 3月3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发展计划院士项目——“铝合金纳米复合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在高新区(新市区)启动,来自高新区(新市区)中俄联创能源材料实验室、西比里新材料(新疆)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新疆源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山创新工业技术研究院(新疆)有限公司、新疆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相关专家共同探讨铝合金纳米复合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3月3日,在新疆源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生产作业 记者石磊摄 铝合金材料因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良好的导热、导电性等性能,在建筑、能源和电力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张荻是此次项目的负责人。
张荻说,在本次项目启动之前,金属基复合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已经针对铝合金纳米复合技术开展了基础研究,该实验室成为全球最早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加入铝合金的实验室,实验室也成功将材料用于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此次在新疆启动项目,就是希望项目和新疆的铝基产业相结合,做出高导电、高导热、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铝基复合材料。
3月3日,在新疆源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将材料制成客户所需规格 记者石磊摄 “希望三年之内我们建设年产50 吨的高性能铝合金导线生产中试装置;年产500 吨的高性能铝合金结构件生产中试装置,并在这基础上在一些高端装备中进行示范应用,随后面向新疆面向全国进行规模化应用研究。
”张荻说
3月3日,在新疆源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对模具进行抛光打磨记者石磊摄 项目面向疆电外送能源动脉,针对新型架空线、导电铝排和构件,重点突破导电铝合金强度和导电率难以同时提升的矛盾,同时大幅降低铝合金导线的电晕损耗,提升其耐候性,赋能新一代架空线等产品。
项目参与单位高新区(新市区)中俄联创能源材料实验室副主任李昊旻说,实验室团队经过长期的开发,通过铝合金材料增强、加表面强化的“组合拳”,有效提高了特高压输电线的电导率与此同时,又在表面为铝合金材料穿上一层降低电晕损耗和降低环境腐蚀的坚强“外衣”,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提升整体出电效率,降低电能损耗,为新疆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以及新型特高压输电能源大通道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
3月3日,在新疆源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选取相应模具进行生产 记者石磊摄 新疆源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铝型材企业,也是此次项目的主导企业,将负责本次项目中的铝合金构件部分的持续研发及生产。
公司总经理助理贾晓东说,依托公司成熟的研发团队和生产技术,公司将和科研院所合作,计划在36个月内完善铝合金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推向市场 高新区(新市区)集聚了新材料制造企业120余家,部分企业技术水平处在行业领先地位。
“此次源盛科技启动的院士合作项目意义非凡,为铝基新材料产业的延链、补链提供了关键支撑,也推动源盛科技从传统铝型材制造商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高新区(新市区)科技局党组成员江林说,高新区(新市区)将继续围绕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和高新区(新市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2025年度区科技局将推进院士参与的科技项目不少于5项,指导企业获得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不少于50项,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不少于2亿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